新闻动态
词谱中有着大量的律句,这些律句的节奏和诗的节奏一样。但是,词在节奏上还有它自身的特点,那就是那些非律句的节奏。
在词谱中,有些五字句无论按语法结构说或按平仄说,都应该认为是一字句加四字句。特别是后面跟着对仗,四字句的性质更为明显。
看陆游《沁园春》上阕中“渐珠帘低卷,筇枝微步,冰开跃鲤,林暖鸣禽”一句,和下阕中“看故人强半,沙堤黄合,鱼悬带玉,貂映蝉金”一句,按四字句,应该是一三不论,即第一字和第三字可平可仄,所以“珠”字平而“故”字仄,“低”、“强”字皆平。但是,这里不能完全按律诗的五字句来分析,因为词有其自身的节奏特点。
所以在分析节奏的时候,对这一种句子应该分析成为“仄——平平——仄仄”,而于具体的词句则分析成为“渐——珠帘——低卷”,“看——故人——墙半。”这样,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就完全一致。
五字句也可以上三下二,平仄也按三字句加二字句。
例如张元幹《石州慢》:
雨急云飞,惊散暮鸦,微弄凉月。谁家疏柳低迷,几点流萤明灭。夜帆风驶,满湖烟水苍茫,菰蒲零乱秋声咽。梦断酒醒时,倚危樯清绝。
心折。长庚光怒,群盗纵横,逆胡猖獗。欲挽天河,一洗中原膏血。两宫何处,塞垣祗隔长江,唾壶空击悲歌缺。万里想龙沙,泣孤臣吴越。
这首词中前阕末句“倚危樯清绝”,后阕末句“泣孤臣吴越”,它们的节奏都是“仄平平——平仄”。
四字句也可以是一字句加三字句,
例如“念腰间箭,匣中剑,空埃蠹,竟何成!”(张孝祥《六州歌头》)其中的“念腰间箭”就是这种情况。
七字句也可以是上三下四,
例如“更能消几番风雨?”(辛弃疾《摸鱼儿》)又如“人道是清光更多。”(辛弃疾《太常引》)。
八字句往往是“上三下五”,九字句往往是“上三下六”,或“上四下五”,十一字句往往是“上五下六”,或“上四下七”。
我们需注意语法结构和节奏单位的一致性。
词谱是先有句型,后有平仄规则的。
例如陆游《沁园春》:
孤鹤归飞,再过辽天,换尽旧人。念累累枯冢,茫茫梦境,王侯蝼蚁,毕竟成尘。载酒园林,寻花巷陌,当日何曾轻负春。流年改,叹围腰带剩,点鬓霜新。
交亲零落如云,又岂料如今馀此身。幸眼明身健,茶甘饭软,非惟我老,更有人贫。躲尽危机,消残壮志,短艇湖中闲采莼。吾何恨,有渔翁共醉,溪友为邻。
这首词的末两句是“有渔翁共醉,溪友为邻”,这个句型就是一个一字句加两个四字句,然后规定这两句的节奏是“仄——平平仄仄,仄仄平平”。又如后阕第二句“又岂料如今馀此身”,这个句型是上三下五,然后规定它的节奏是“仄仄仄——平平仄仄平”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,语法结构对词的节奏是起根本决定作用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